巴塘草原炊烟袅袅。
赛马节文艺表演。
玉树隆宝湿地。本报记者 张鹏 摄
(相关资料图)
玉树,可看
如果玉树市也有微信,在刚刚过去的7月,2023首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和玉树传统赛马会在三江源头的不期而遇一定会让它的朋友圈格外出彩。
“今天,2023首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开始啦。”
“‘潇洒的康巴人’大型千人民族风情歌舞巡演巡游!行走的非遗!”
“快来看‘格萨尔王杯’跑马竞赛!”
其实,提起被誉为中国十大赛马比赛之一的“玉树传统赛马会”,我们不妨将时间的纵轴再拉伸一些。相传早在1300多年前,当地就曾举办过赛马会。于是,策马扬鞭之间,历史与现实,就这样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一场场赛事里,有玉树的辉煌过往,也有玉树的活力今朝。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你是一名初到玉树的游客,在这短短几天,你能看到什么?
“今年我们在传承以往的基础上还有了创新,比如说举办了牦牛竞赛、篝火晚会、跑马竞赛、玉树市‘四季村晚’夏季大联欢乡镇街道文艺汇演专场、‘最美帐篷’评选等系列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专题成就展、跑马比赛、民族体育竞技活动等形式,体现我们玉树的文化魅力。”赛马会开幕式导演昂文普措说。
可以说,在玉树,这项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盛事,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盛宴。
“三江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十字路口’,处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汉文化和藏文化的交汇地带,在青藏高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千百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青海风格、康巴风情、玉树特色的灿烂文化。”正因如此,玉树州委副书记、玉树市委书记张琨明才会说:“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共赴‘江源中心城·传统赛马会’这场千年之约,就是去追寻、去探索、去感受、去回味这座古城的历史脉络、时代脉搏和发展律动。”
的确,从这种角度来讲,传统赛马会更像是当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抓手。
“通过玉树赛马会这样的平台,不仅呈现出玉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喜人景象,也展现出玉树聚力打造高原精神文化展示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向更实、更深推进,不断打响打亮‘江源玉树·魅力结古’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提升玉树文旅知名度。”玉树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扎样告诉记者:“立足民族风情特色优势,深度培育地方特色文体品牌节庆活动,以‘传统赛马会’为龙头,推动‘漂流赛’‘徒步赛’等各类文化活动持续升温。”
玉树,可品
夜幕降临、华灯亮起。转瞬间,玉树就变了一副模样。
康巴风情街上,人头攒动。非遗体验馆、原生态藏餐美食,跟河对岸广场上精彩纷呈的演出和光影交错的摄影展遥相呼应,让特意前来“打卡”的游客直呼不虚此行。
说起“打卡”,行走在玉树,倘若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一张名为“结古十景”的线路图频频出现在你的视野中。
——距离市中心约10分钟车程的当代观景台,可一览玉树新城全貌,市区各大景点及两河景观带尽收眼底,是取景留影最理想的位置。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在三江源纪念碑旁还可以看到承载玉树发展“幸福”“生命”“腾飞”三座通天河大桥。
——勒巴沟位于通天河南岸,在这里,可以看到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画卷交相呼应。
……
玉树地处青、川、藏相汇处,青藏高原腹地,复杂奇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三江之源的山水奇观,是国家级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民俗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也是全国惟一旅游景区门票全免的地方。
面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遗存,2022年,玉树州提出打造博物馆小镇,作为州府所在地,玉树市挑起了小镇建设的大梁。
“为了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核,我们树立博物馆小镇建设理念,有效整合政府、寺庙、民间博物馆文物资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复活、传承等工作,以各类博物馆为主导,探索打造古墓葬、古壁画、古岩画、古建筑研学旅游线路。”扎样说。
来到玉树州红色纪念馆,负责人伍金桑珠正在忙着安排接下来的参观团队。从2013年开始收集展品到一个多月前对外开放,对红色文化颇感兴趣的伍金桑珠用十年时间打造了这个民间纪念馆。
“我从小在结古镇长大,父亲是一名军人,受他影响,一开始只是自己爱好红色文化,特别经历过地震后,更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党、对国家的感激、热爱之情。后来,政府提出打造‘博物馆小镇’,我这才有了建座纪念馆的想法。”伍金桑珠告诉记者,他所收藏的数百件老物件中,大到老解放车,小到手电筒,都是他费尽周折从各地搜寻而来。虽然对外开放不过月余,已经迎来了不少参观者。
在距离红色纪念馆不远处的巴塘草原上,也有一处独特的民间博物馆——牦牛黑帐篷游牧文化民间博物馆。
跟随负责人索才的脚步,记者走进这顶面积足有上千平方米的黑帐篷,酥油桶、牛皮袋……几百种物件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搭建在一侧的几顶牛皮帐篷,更是别处少见。
“游客到这儿来,不仅仅通过这些物件了解我们的生活习俗,还可以品尝藏餐、看看藏族歌舞,从多个方面了解传统文化。”千百年以来,黑帐篷是牧民主要的住家形式,也是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提起打造这样一处场所的初衷,索才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好的风景固然吸引人,但文化才是核心。相比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值得游客去了解、品味。”
据了解,早在2022年7月的玉树州博物馆小镇建设启动仪式上,玉树州委副书记、州长索南丹增就表示,将以“博物馆小镇”建设为抓手,促进生态与文化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不断的历史积累过程中,玉树已经陆续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博物馆,并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成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藏品数量级的民间博物馆,数量众多的各类主题博物馆,都为玉树建设发展博物馆小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玉树,可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玉树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柏郎祥碧”传统藏香系列产品成为不少消费者眼中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今年58岁的南卡是“柏郎祥碧”藏香第15代传承人。她制作的藏香以藏红花、藏寇、丁香等为原料,充分保留了药物的天然药性和药香,深受大家的喜爱。为了让藏香更好地传承下去,2016年,南卡在结古镇成立了玉树州柏郎祥碧传统藏香有限公司。相比机械化的加工,在藏香的制作过程中,她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
“我这么大年龄了,再次创业,只是想把传统手艺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买到更纯正的藏香。”手艺虽老,观念却不老。为了让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最近几年,南卡没少想办法。从伴手礼到旅行装,藏香也跟着游客的行囊走出了三江源头。
无独有偶。在结古街道的一个院落里,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藏刀手艺人更求普措的手臂上。
“制刀首先要准备材料,包括金、银、红铜、黄铜、铁、木材、牛角等……”说起制作芒擦藏刀,不善言辞的更求普措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更求普措的祖辈就掌握了制作藏刀的手艺,小时候在家学会基础后,他又四处求学、精进手艺。2015年,成立了玉树州雅杰藏传手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除了藏刀,公司还制作了腰带等手工艺品。
从创业至今,更求普措将技艺传授给了一批又一批学徒,而这门手艺也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发展。
“这种纯手工制品,还是很受内地消费者的欢迎。在疫情之前那些年,公司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七八十万元。”
从南卡的藏香到更求普措的藏刀,再到藏服、饰品,产品形态不同,却都是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在玉树,像“柏郎祥碧”传统藏香、芒擦藏刀等一批守正创新的“样本”正脱颖而出,目前,全市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8项。
《青海日报》(2023年08月07日 第5版:青报观察)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