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穿四线
【资料图】
「 绣出人社工作新画卷」
城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创新采用“一针穿四线”工作法(一针即“党建一根针”,四线即“服务线”“保障线”“治理线”“人才线”),通过构建“党建为引领、业务促发展”工作格局,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全力绣出人社工作新画卷。
延伸“服务线”, 办好就业民生“头等事”
通过“党建+”就业服务模式,擦亮党建引领高质量就业“金字招牌”,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一是开展“三进”活动,促进服务提质增效。依托“城中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团”,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满足求职者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需求。二是举办“人才夜市”,创新就业招聘模式。组织30家重点企业携120余个岗位“摆摊”,提供岗位涉及综合管理类、研发技术类、生产经营类等多个类别。用人单位化身“摊主”纳才,共收到求职简历45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6人,切实做到企业“摆地摊”亮岗位,求职者“逛夜市”找工作。三是打造“零工驿站”,满足个性多元需求。打造西宁市首个集政策讲解、技能培训、用工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于一体的灵活就业人员驿站,通过收集辖区企业短期工、小时工、暑期工等类型用工信息,定期更新、发布零工信息,实现企业用工与灵活就业人员之间的双向对接。
织密“保障线”, 筑牢社保发展“防护墙”
坚持“党建引领促保障,落实政策助发展”工作思路,围绕惠企纾困,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待遇发放及时足额。持续做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宣传,推动实现多层次、多支柱、更广泛的制度覆盖,同时稳步推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非公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面工作。截至目前,发放企业养老待遇2.3万人3.8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待遇7884人882.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待遇1724人5377.05万元,伤残职工工伤待遇251人次619.56万元。二是坚持保障民生,助企纾困成效显著。持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和缓缴政策,有效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助力参保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为企业降费减负2678.25万元,缓缴242.83万元。三是坚持优化服务,经办效能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进一步实现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探索实施“三险整合”综合柜员模式,为参保单位提供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等事项“一窗办结”,公布退休、待遇资格认证、身故、社保卡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4项,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办理社保线上申报、转移等业务2.22万件,转移接续“跨省通办”业务422件,企业线上社保账户注册404户。
健全“治理线”, 吹响劳动维权“攻坚号”
坚持以“党建聚合力,服务强治理”为思路,狠抓根治欠薪,持续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化解争议风险。建立仲裁协调联动机制,通过联合调查、联合调解、联合庭审,推动劳动纠纷案件快立快处。依托城中区水井巷劳动维权法律服务联合工作站,构建“工会+监察+司法+检察”调处一体化机制,为广大农民工、困难职工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工会调解、劳动监察、法律援助、检察监督等维权服务,有效减少群众维权成本。二是组建人才队伍,形成维权强大支撑。建立全省首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调解员、书记员专家库,开辟“线上+线下”双线庭审模式。创新开展要素式办案新模式,将劳动争议涉及的争议点归纳为调查要素,针对双方存在争议的要素进行快速简练审理,确保案件快立、快调、快结。截至目前,共受理劳动仲裁案件274件,涉及人数274人,涉及金额 1747.69万元 ,结案201件,其中调解结案132件,农民工案件数 16 件,涉案金额9.26万元。三是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执法综合水平。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危害程度、实际后果等要素,分类细化建立柔性执法基准,细化执法程序,制定柔性执法清单。建立线索台账,专人负责跟进案件接收、转办、办结以及反馈工作,从速查清事实,稳妥处置化解。截至目前,共办结劳动保障监察案件867起,立案15起,涉及劳动者7000余人。
完善“人才线”, 激活引才提能“动力源”
强化党建引领与人才赋能相结合,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一是完善考核机制,规范有序管理人事。建立城中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对优秀基层一线年轻干部予以制度倾斜,正向激励提高事业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事业人员合同管理,全面推进网络职称证书信息审核,稳步推进城中区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二是拓宽引才渠道,全力延伸发展触角。紧盯全区重点工作和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及流动工作。截至目前,2023年招录事业单位人员4人,办理区外流入6人。梳理南川工业园区和辖区各类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为13家企业宣讲省、市、区重点人才政策,推荐5名人才申报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三是创新培育机制,充分激活人才潜力。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及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组织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科学履职、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托南川工业园区“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用工需求,“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提供常态化、长效化服务,鼓励企业尝试“互联网+职业培训”订单式培养、精细化培训、导师制帮带等培训方式,培养企业急需技能高超、创新力强的人才,推动技能人才由“粗放型、人员多”向“专业化、人才多”转变。年内,支持企业开展员工转岗培训3155人次,落实企业员工培训补贴2773人166.38万元。
来源:城中在线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
编辑:冯丽晨、马思稳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