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塑料、溶剂、药物、化妆品等,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此发展煤制烯烃技术意义重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煤制烯烃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打破了原料高转化率与产物高选择性不可兼得的“跷跷板”效应。
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往往相互纠缠,仿佛“跷跷板”,转化率提高了,选择性就降低,无法同时兼顾。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是将煤转化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再进一步转化为烯烃产品,其技术核心便是催化剂。2016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活性中心分离的氧化物和分子筛复合的催化体系,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和低排放的煤转化新途径,已在工厂完成了年产低碳烯烃1000吨的工业性试验。又历经6年多,该团队近期破解了原料的高转化率与产物高选择性不可兼顾的瓶颈,研制出二者兼得的高效催化剂,将此前研制的催化剂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科研团队表示,该成果将从基础上推动分子筛催化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还可进一步与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氢相结合,发展出低耗水、低碳排放的新型煤化工体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